用手機軟件打車日益流行,但也引發不少爭議 羊城房屋出租晚報記者 宋金峪 攝
  手機軟件打車,讓年輕人和的士司機雙雙獲利,卻也苦了那些房屋二胎不懂用、沒錢用智能手機的人羊城晚報記者 李曉莉
  “眼usb睜睜看著八九輛空的士經過,不是交接班時間,但就是沒一輛停下來!”近日,類似這樣的市民抱怨頻頻出現。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怪象,起因是從去年以來,出租車市場來了多位“不速之客”——為了爭奪消費者終端市場,騰訊、阿裡巴巴等網絡公司相繼宣好房網佈,只要用微信、支付寶錢包等智能手機軟件打車、付車費,乘客、司機均可獲得每單10元至15元不等的獎勵。
  對於這樣的“免費午餐”,對智能手機瞭如指掌的年輕人高興還來不及,但卻苦了眾多連智能手機都不會用的老人家:手機軟件不懂用,的士司機不願載。不少上了年紀的市民苦不堪言:“這簡直桃園婚禮佈置是年齡歧視,不公平!”
  有人笑
  別人請打車,司機又掙錢
  市民經歷:21元車費只花11元,司機另得10元
  “我一直沒裝打車軟件,直到昨天打不到車。”跟很多成功用手機軟件打車的人相比,白領劉小姐的情況完全不一樣——日前,她在廣州濱江路站了大半天,一輛空的的士都沒有遇上,劉小姐突然想起朋友推薦的打車軟件,於是“現裝現用”,不到一分鐘,馬上有的士司機接單,“一開始我表述錯了方位,但司機還特意繞了個圈子跑到對面來接我。”
  更讓劉小姐意想不到的是,就在準備付款的時候,司機告訴她,如果使用微信支付還可以省10元打車費。“我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把一張小額的銀行卡綁定,沒想到很快就成功了。”從濱江路打車到東風東路,劉小姐原本要付21元,由於使用微信支付,最後只花了11元,“司機也拿到了10元的補貼,他的態度可好了。”
  劉小姐還說:“後來,司機還發了個鏈接給跟我一起坐車的朋友,他又額外賺到10元,換言之,他這一程車賺了足足41元。這個軟件比之前的羊城通支付都方便多了!”
  有人愁
  不懂用軟件,老人更不便????
  記者調查:非交班時間,四輛空的士不願停靠
  劉小姐的成功個案,並沒有讓所有遭遇打車難的人進行複製。
  沒有用打車軟件的張小姐氣憤地說:“本來的士就不好打了,還加上這些手機上的玩意,是要鬧哪樣?”張小姐說,因為自己對智能手機的使用不太熟悉,所以不懂得用這樣的軟件。她說:“我沒有想著用打車軟件占便宜,但也不希望原本的對大家公平打車的環境,受到這些新支付方式的衝擊,太不公平了!”
  如果說年輕的張小姐都招架不住,年紀大的市民就更吃不消了,“老人家出門想打個車,難道還要他們先買個智能手機,再安裝打車軟件,然後才學怎麼用這樣的新科技玩意?”張小姐說:“並不是所有老人家都能融入這樣的新科技生活的!”
  羊城晚報記者昨晚在廣州東風東路街頭隨意調查發現,在非交接班時間,10分鐘內居然有四輛空的士擦身而過,並不理會站在街邊上不停伸手召喚的乘客。“如果不是看不見,就是接到其他的應召單了。”有的士司機如此解釋。
  市民聲音
  李小姐:打車軟件比電話預約靠譜,而且還可以根據服務態度給司機評價,主動權大了不少。如果用電子錢包支付,更不用擔心假鈔問題,所以我認為利大於弊。
  曹先生:自從有了打車軟件之後,司機就更挑客了,而且變相的加價,已經演變成一種沒有上限的競價行為,有違公平原則。 編輯: 牟青
   1
  利益直接驅動,司機額外增收,不免冷落常客
  北上廣深等地曾叫停打車軟件
  “接上你這個單,我已經白賺了20元。”司機老趙樂滋滋地向記者透露,從東風東路到天河公園,本來按正常這趟打車只能賺23元的車費,但由於安裝了某打車軟件鼓勵司機接單,老趙像中獎一樣多收入了20元。
  廣州市交委一度叫停
  不過,這隻是2013年上半年的一幕。那時候,打車軟件正在積極開拓廣州市場,對於每個使用軟件接單的的士司機,獎勵5元、10元甚至20元不等,以鼓勵的士司機積極接單。“後來就沒這麼好了。”司機林師傅透露,去年10月,廣州市交委叫停了這一現象。由於交委的介入,打車軟件不得不取消了相當於小費的“加價”功能。有數據顯示,僅僅一個月時間內,的士司機使用該軟件的接單成交率下降了10%。
  記者瞭解到,當時廣州市交委的解釋是:廣州市出租車管理條例明確規定,出租車司機不得在里程運費之外向乘客加價收取任何費用,即使是乘客電召的士上門服務,出租車司機也是不能收取任何服務費的。在這種情況下,智能手機打車軟件也不能例外。
  打車軟件“改頭換面”
  實際上,廣州並不是唯一一個叫停打車軟件“小費”行為的。雖然並沒有直接叫停打車軟件,但北京、上海、深圳、武漢、南京等城市齊齊對“小費”行為說不,打車軟件不得不進行了修改——以某個軟件在廣州為例,司機再也不能通過搶單獲得小費了,而是以一周內接滿10個單,或者每天承諾在線6個小時,方可獎勵50元話費(流量費)。
  一時間,打車軟件又冷淡了下來,廣州的的士司機漸漸開始卸載打車軟件。“我們領導也說了,司機路上老‘玩手機’不安全。”林師傅透露,他曾眼睜睜地看著有一位開著的士的同行,為了伸手按手機接單,差一點撞上了一輛公交車。“一邊開車一邊還要聽著這些呼喚,再伸手去點擊,確實不安全。”林師傅還說:“有的司機手機比較落後,為了這個軟件再去買一個新手機,加上平時的流量費,好像也不划算。”
  公平問題如何兼顧?
  然而,剛剛冷靜下來的市場,又遭遇新一波攪局——多路資本高調進入打車軟件市場:先是嘀嘀打車推出了微信支付的獎勵,即用嘀嘀軟件叫車,使用微信支付的乘客和司機可各得10元獎勵;隨後,支付寶表示,只要用支付寶錢包付打車款,每單獎勵乘客10元、司機15元。
  顯然,在巨額的利益之下,無論是乘客還是司機,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摩拳擦掌”。“我還為此換了部新的智能手機,”司機老張坦言,“兩個軟件我都裝了,雖然不時發出的提示音,讓人聽了有點煩。”
  【新聞背景】
  網絡土豪肯投巨資
  實為盯上客戶終端
  打車軟件是指通過定位用戶位置,顯示在用戶規定搜索範圍內的所有空車信息,用戶點擊電話圖標即能直接與的士司機通話確定服務。目前最火的有嘀嘀打車、快的打車、搖搖招車、大黃蜂等軟件。
  近日,阿裡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宣佈:“再投5億元請全國人民免費打車。”
  據悉,網絡土豪紛紛在打車軟件上投入巨資,其背後目的都是為了爭奪消費者終端市場。??
  (李曉莉)
  【記者觀察】
  移動互聯催生變局
  管控要從容應對
  本周最令白領們關註的事件莫過於微信與阿裡在打車軟件領域里的爭奪。
  有網友表示,之前“快的”跟“嘀嘀”打起來,“微信”跟“阿裡”又打起來了,企業競爭,消費者得利啊!另一面,也有消費者感慨:原來一輛輛空載而過的的士,是被手腳麻利的年輕人通過手機搶走了!更深層次的問題在於:在互聯網的支持下,異地車輛也很有可能加入到大城市的運營需求之中。分析師尹興隆認為,嘀嘀打車與微信支付合作將會突破地域限制,有可能真正實現移動打車全國化……
  有需求才會催生打車軟件。打車軟件是一個新生事物,有非常積極的一面,但也面臨另一負面因素:可能無法保障“弱勢”群體的利益。當上述兩個方面發生矛盾時,就意味著政府必須儘快尋求新的秩序方式來規範市場,變更傳統的管理模式。
  我們的交通主管部門,在新生事物面前,你們準備好了嗎?
  羊城晚報記者 韓平編輯: 牟青
  (原標題:網絡土豪燒錢搶客 打車軟件攪動的士市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n45mnnz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